从概念到现实,机器人产业需要怎样的“颠覆式”创新?
2023-11-23 15:53:54

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是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之路。谈及制造业的创新就绕不开机器人,作为自主创新的强手,国产机器人为我国高端制造业“杀”出了一条血路。

 

尤其是近年来,中国政府和机器人业界也在不断思考,该如何助力机器人产业链现代化创新 。

 

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郝玉成提出,构建机器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与架构、培育机器人平台化技术创新的领航者、提升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链的领导力、强化系统和部件产品接口的标准创新、构建平台领导者与补足品是创新生态的五大关键路径。

 

实际上,中国也在持续推进机器人的创新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,取得了不菲的成果。

 

具体表现在近几年,不少曾经停留在概念的机器人相关产品或技术已经成为现实。

 

在人形机器人创新方面,继特斯拉发布“擎天柱”后,国产人形机器人相关布局越来越完善。

 

以特斯拉、小米、小鹏、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企业选择在公司内部成立人形机器人事业部自研,而以百度、腾讯、美团为主的大厂则选择投资或入股新兴人形机器人公司。

 

到今年11月,工信部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更是为人形机器人产业、技术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。

 

在末端执行器创新方面,自2016年起“电换气”的呼声就逐渐高涨,但电动夹爪与气动夹爪的市占率差距仍极大。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(GGII)数据显示,从市场结构来看,目前气动夹爪依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,中国市场标准化气动夹爪占比超过80%,电动夹爪占比仅为5%左右;海外市场标准化气动夹爪占比超过70%,电动夹爪占比约为19%。

 

归根究底,电动夹爪市场份额增速不如预期,仍需要企业死磕技术实力、产品创新,并拓展落地应用。

 

在力传感器创新方面,国产六维力传感器力压传统力传感器,带着更高的精度和性价比进攻中高端市场,人形机器人的手腕灵活和脚腕稳定也离不开六维力传感器的功劳。

 

在机器人软件创新方面,在AI的快速迭代下,具身智能成为国产工业软件走向“中国智造”过程中弯道超车的希望,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也曾放言“AI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”。

 

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教授认为,可交互、会学习、自成长是具身智能的核心。但目前,具身智能助力制造业实现全程无人化生产的道路还很遥远。

 

在机器视觉创新方面,国产企业银牛微电子助力3D视觉技术再上层楼,其NU4100高性能视觉AI处理器在单芯片上整合了3D视觉、AI处理和VSLAM功能,银牛微电子内部人士认为,3D视觉芯片也将向着提高系统整合度的方向发展。

 

GGII预测,机器视觉市场规模预计将呈数倍增长,视觉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庞大,至202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560亿元,其中,2D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,3D视觉市场规模将接近160亿元。

 

然而,产业创新是个“持久战”,产业链的完整性、安全性,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都影响着产业创新的进度和水准。面对这种情况,机器人产业链厂商应该如何有效创新,助力新技术、新产品的落地?

 

文章来源: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高工移动机器人公众号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网站负责人,本平台将予以删除。

留言反馈
企业名称 *
姓名 *
联系方式 *
邮箱 *
行业
职位
需求描述 *
18823845517